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一、人才培养
(一)基本办学能力
1.基本办学情况
1.1办学规模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创建于1950年,直属于四川省卫健委的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是泸州市中职志愿第一批次招生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集中专、高职专科同时融护理学院普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办学单位。2001开始,卫校和原泸州医学院护理系校系合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卫校依托西南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五所附属医院办学,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卫校护理专业是四川省重点专业,护理专业实验室是四川省省级实训基地。学校是中国西部工匠城康养工匠实训基地、泸州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骨干学校、外派劳务护士专业培训基地、养老护理培训基地等。
2023年度学校在校生合计10563人,2022级3567人,2021级3351人,2020级3645人。与2022年度相比,2023年度减少818人。2023届毕业生总人数3640人,与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相比,2023届毕业生增加644人。2023年,我校招生2637人,与2022年招生相比减少930人。
2.基本办学条件
(1)校园建设
相较于2022年度,因校区变化,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统计更进一步细化,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忠山校区、纳溪校区、蓝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 370717.84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 35.1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 210011.9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88平方米。
(2)教师配备
教职工总数633人,专任教师数482人、校外教师数138人、其他职工13人。公共课程教师107人,专业课老师382人。正式编制教师总数209人,专任专业课程教师总数295人,兼职教师总数69人,师生比1:17、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为1:3、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数量150人,占3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文化课可以用具有高中教师资格)有56人,具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数量有47人,兼职教师数(含行业导师 )及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15.5%,高级以上占比25%。教师结构见表1。
表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教师结构
年度 | 总人数(人) | 生师比 | 专任教师 | 双师型教师 | 兼职教师 |
2021年度 | 597 | 16:1 | 495(83%) | 130(22%) | 413(69%) |
2022年度 | 685 | 14:1 | 495(72%) | 130(19%) | 501(73%) |
2023年度 | 633 | 17:1 | 482(76%) | 150(24%) | 138(22%) |
变化情况 | +48 | + | - | + | - |
备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0表示不变
(3)仪器设备
我校仪器设备总值2654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2512.54元。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硬件等。实验教学采用专业课程实验室(以校区基础护理实验室为核心,同时包括其他专业课程实验室)+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基础课程(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实验室三种方式结合的模式,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室178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133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共建计算机教室4间,计算机280台(与医科大学共享计算机教学资源),师生可便利地使用信息设备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得信息,充分保障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改革与科研需要。
专业课程实验室(四个校区)42间,3214.1㎡。
表2 专业课程实验室统计
楼址 | 实验室分类 | 占地面积(M²) | 房间号 | 楼层 |
城北校区海川楼实验中心 | 虚拟仿真实验室 | 96.3 | 615 | 6 |
健康评估实验室 | 96.3 | 515 | 5 |
临床护理准备室 | 47.7 | 101 | 1 |
内科护理实验室 | 95.4 | 102 | 1 |
外科护理实验室 | 95.4 | 103 | 1 |
基础护理实验室2 | 95.4 | 104 | 1 |
儿科护理实验室 | 77.4 | 105 | 1 |
综合技能实验室 | 76 | 109 | 1 |
基础护理实验室1 | 133 | 110 | 1 |
健康评估实验准备室 | 23 | 111 | 1 |
急救护理实验室 | 96.3 | 309 | 3 |
妇产科护理实验室 | 96.3 | 310 | 3 |
基础护理实验室3 | 96.3 | 311 | 3 |
基础护理实验室4 | 96.3 | 312 | 3 |
无菌技术操作室 | 96.3 | 315 | 3 |
实验室库房 | 42.5 | 316 | 3 |
基础护理准备室 | 70.2 | 318 | 3 |
实验教学中心办公室 | 56 | 317 | 3 |
忠山校区副楼 | 基础护理实验室1 | 62 | 音响2 | 2 |
基础护理实验室2 | 62 | 音响3 | 3 |
基础护理实验室 | 62 | 音响4 | 4 |
护理准备室 | 18 | 413 | 4 |
基护准备室1 | 18 | 213 | 2 |
基护准备室2 | 18 | 313 | 3 |
水电校区实验楼 | 基础护理实验室1 | 90 | 101 | 1 |
基础护理实验室2 | 90 | 102 | 1 |
基础护理实验室3 | 90 | 103 | 1 |
基础护理实验室4 | 90 | 104 | 1 |
养老护理库房 | 24 | 105 | 1 |
基础护理实验室5 | 90 | 201 | 2 |
基础护理实验室6 | 90 | 202 | 2 |
基础护理实验室库房 | 90 | 203 | 2 |
解剖实验室库房 | 90 | 204 | 2 |
基础护理准备室 | 24 | 205 | 2 |
护理实验室办公室 | 24 | 206 | 2 |
纳溪校区思远楼 | 基础护理实训室1 | 90 | 305 | 3 |
基础护理实训室2 | 90 | 306 | 3 |
基础护理实训室3 | 90 | 308 | 3 |
基础护理实训室4 | 90 | 311 | 3 |
基础护理实训室5 | 90 | 312 | 3 |
基础护理实训室6 | 60 | 211 | 3 |
基护实训办公室 | 30 | 304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1 | 30 | 301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2 | 30 | 302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3 | 30 | 303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4 | 30 | 310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5 | 30 | 313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6 | 30 | 314 | 3 |
基础护理学库房7 | 30 | 315 | 3 |
基础护理准备室1 | 60 | 307 | 3 |
基础护理准备室2 | 30 | 210 | 3 |
基护办公室 | 30 | 309 | 3 |
合计 | 52间 | 3388.1 |
|
|
基础课程实验室
①卫校自建基础课程实验室 卫校自建解剖学、药学实验室5间,410m2。
表3 基础课程自建实验室统计表
楼址 | 实验室分类 | 占地面积(M2)2) | 房间号 | 楼层 |
纳溪校区知行楼 | 解剖实验室 | 200 | 103 | 1 |
解剖准备室 | 30 | 102 | 1 |
药理实验室 | 60 | 108 | 1 |
药理实验室 | 60 | 109 | 1 |
药理准备室 | 60 | 110 | 1 |
合计 | 5间 | 410 |
|
|
②共享基础课程实验室 医科大学基础课程共享实验室56间,2500余 ㎡。
表4基础课程共享实验室统计表
基础课程群名称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室间数 | 建筑面积(㎡) |
解剖学 |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 | 24 | 350 |
生理学 | 医学机能实验室 | 8 | 680 |
病理学 | 病理学实验室 | 4 | 283 |
微生物学 |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 | 12 | 950 |
药学 | 药物化学实验室 | 6 | 240 |
药剂学实验室 | 6 | 240 |
药物分析实验室 | 6 | 240 |
药理学实验室 | 8 | 320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实验室 | 4 | 160 |
临床药学实验室 | 4 | 160 |
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实验室 | 4 | 160 |
中药资源与鉴定实验室 | 4 | 160 |
中药炮制与制剂实验室 | 2 | 80 |
检验学 | 临床生物化学遗传 | 2 | 80 |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 | 3 | 120 |
临床免疫学实验室 | 2 | 80 |
临床分子实验室 | 1 | 60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 3 | 120 |
影像学 | 超声诊断实验室 | 4 | 160 |
影像诊断实验室 | 3 | 120 |
分子影像实验室 | 3 | 150 |
康复学 | 神经康复实验室 | 3 | 180 |
骨科康复实验室 | 2 | 120 |
疼痛康复实验室 | 1 | 60 |
运动康复实验室 | 4 | 160 |
传统康复实验室 | 2 | 80 |
合计 |
| 125 | 5513 |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
附属医院临床实验中心专业课程实验室 18间,2000㎡;附属中医院临床实验中心专业课程示范教学实验室15间,1710㎡。
(4)图书配备
我校现有图书共379925册,其中纸质图书270697册,电子图书折合为109228册,生均图书40.05册。我校与西南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图书馆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图书包括经典著作、医学期刊和学位论文。这些资源覆盖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传统纸质图书、电子书、在线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
(二)关键办学能力
1.专业建设
我校专业按照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设置,同时参照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以及2022年国家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进行设置。目前我校以护理专业为主,开设有护理、康复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剂、生殖健康技术、婴幼儿托育、中医养生保健等八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为不断提升学生学历层次,学校从2002年起曾先后与泸州医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3+2五年制高职大专,目前3+2五年制高职大专主要招收护理、药剂专业。学校对所有专业设置必要性做了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经行业主管部门的现场评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设立,符合国家对专业设置的要求。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紧跟时代变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契合泸州市、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可持续性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专业规划;考虑专业师资队伍、实训教学条件等配套,以形成发展重点专业、支持新兴专业、优化竞争专业的良好局面为目标。卫校对专业结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广泛开展调研,征求意见,每学年召开了专业结构动态调整论证会。
卫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广泛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会、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代表、学生等参与,从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原则、修订思路、具体举措、预期效果等方面确定了方案修订的基本构想。经过召开初稿审定会、定稿会等多次会议,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圆满完成。新方案体现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课程的整合、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训、注重人文修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和扩展学生视野。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出生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革,卫校医学专业也在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健康的现实需求。2023年,我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婴幼儿托育、中医养生保健两个专业,不仅有助于提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还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我国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具体如下:
(1)婴幼儿托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将其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要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同时,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可见,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朝着普惠且优质的方向发展。托育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恰是对生育政策的一个有效的配套支撑。因此,为适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为社会和托育机构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我校于2023年增设三年制中专婴幼儿托育专业。
(2)中医养生保健。2021年,教育部新增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2022年国家中管局提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因而在当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校2023年开设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将中医传统保健事业发扬光大,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担当。
2.课程建设
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按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进行设置,在制订的过程中遵循2022年国家教务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为基本,同时参考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主体框架的设置,10门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2020年国家颁布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和《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卫校在公共人文模块下,又分设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人文课程。通过公共人文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学习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精神和态度。
(1)德育课程:《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
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人生》《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共6门课。
(2)文化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学》《物理》,共7门课程。
(3)人文课程:《护理伦理》《人际沟通》《公共艺术》《历史》《人际沟通》,共5门课。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282门数/总学时数22527),专业基础课程总数 (10门数/总学时数594); 专业核心课程(46门数/总学时数3474),其中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目前,已建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67份、教学资源建设与本科共用超星平台,共用虚拟仿真软件数33个,共享在线课程5门,电子课件数81套); 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总数 (12门数/总学时数606学时 );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率100%。
3.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关系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使用和管理是贯彻教育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管理等方面切实做好我校教材的选用和管理工作。
(1)教材选用方面严格按规定选用教材。学校德育课必须统一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并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足开齐德育课课程,从未削弱课程,减少课时。除语文、历史、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等严格选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外,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均在教育部公布的书目中选用,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设置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委员会。为加强我校教材建设,保证教材选用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于2021年6月调整了我校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委员会,设置机构为主任、副主任、委员三类;具体工作职责为审定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专业的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和教材评价工作,监督全校教材使用与管理情况,每一学期负责全校教材的选用、审定工作并将选用的教材报相关部门备案。
(3)本年度教材选用情况。为引导和规范广大职业院校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从 2003年开始编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信息》(分中职分册和高职分册)。本期的教材信息共收录 57 个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单位出版的 1.2 万条教材信息。其中国家规划教材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通过了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所列的中等职业教育行业规划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教辅图书均未经过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仅作为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使用。我校的教材已为教育部书目内可以选用的已经全覆盖选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在今年2023年8月底由高等教育出版了语文、历史、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材,我校2023级学生全部使用最新的统编教材。
(4)教材编写。2023年10月,我校启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职业教育教考融合创新规划教材第三轮修订及评审委员会推荐和主编、副主编、编者的申报工作,经审核后共有27名教师进行了申报,目前聘任主编7人,副主编3人,编委12人。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护理技能》副主编1人,编委2人。
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卫校妇产科肩难产虚拟仿真项目获批四川省职业教育省级项目,同护理学院共享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一流课程及思政课程9门,校级思政课程12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
虚拟仿真课程的建设:投入经费38万元,开发2门虚拟仿真课程(《妇产科肩难产项目》《临终关怀》),已于2022年度完成验收;血液透析虚拟仿真项目2022年度完成验收。
5.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培养培训
师资队伍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目前,卫校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下足功夫。措施包括,一是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骨干教师培训;二是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省市校教学技能大赛,三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下医院临床锻炼,参与临床护理,提高临床实践经验,四是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2名博士毕业,目前在读博士教师5名。学校每年派出部分教师参与各级各项教师质量提升计划的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校每学期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制定专业教师教学培训计划,选送教师中有培养前途的苗子、骨干参加国家级、省级、著名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23年度教师培训经费为20万元,参加培训教师达200余人次。通过教育教学培训,进一步开阔了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视野。为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2023年度卫校及三附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合计100余人次,主要培训班如下:
① 组织核心课程教师参加2023年寒假、暑假教师研修专题培训,合计26人次。
② 暑假期间23名老师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思政、语文、历史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培训。
③ 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高等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④ 组织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级一流课程及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培训。
⑤ 组织新进教师参加2022年度新入教师岗前培训,合计4人次。
(2)实施专业课教师定期临床实践制度。学校鼓励和督促专任教师每年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医院和其他实践单位开展临床实践。采用分散临床实践为主,集中实践为辅的方式,鼓励、督促学院专任教师完成假期集中临床实践,以了解新进展,熟悉临床要求和规范。通过分散临床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专任教师了解临床发展。
(3)通过改良教学督导,进一步激活了教研室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本学年学校继续开展以教研室为单位、以课程为例,开展集体督导,邀请护理、医学教学专家深入教研室,指导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集中试讲、教学改革与研讨、专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解决教学难题、教学问题。
(4)教师工作室数
教师工作室是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开拓办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谋求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条件。教师工作室的构建具有加强教育科研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并且发挥其引领作用。卫校通过教师工作室的牵头和辐射作用,在教师工作室下组建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活动组,如技能大赛组、创新组、创业研究组等,对卫校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卫校教师工作室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①政策保障
学校制定激励政策,助力教师工作室的发展,让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关心,同时计划为教师工作室配备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完备的办公设备;卫校每学期须向教师工作室提供学术交流、技能培训、学习深造的机会,为教师工作室的正常活动提供便利。
②团队保障
卫校教师工作室成员的选聘,必须具备专业思想稳固,专业基础厚实要求肯吃苦,善钻研;具有教育教学智慧与灵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崭露头角;具有团队精神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等。
③机制保障
管理机制到位主要是对卫校工作室制定并全面落实有关管理制度,2023年卫校计划出台系列教师工作室制度。包括《工作室会议制度》《工作室成员申报推荐制度》《工作室的培训制度》《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制度》《工作室的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室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来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发展。
(5)教学创新团队
根据卫校基础条件和专业设置情况,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积极筹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卫校校长牵头成立团队建设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充分保证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所需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卫校教学创新团队将围绕以下2个方面重点建设:
①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重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对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证书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引入行业案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
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促进团队成员教学能力提升,形成特色教学风格,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③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奖以及其他技能大赛获奖。竞赛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每次教学竞赛,组织卫校、三附院教师参加选拔赛,并要求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营造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良好氛围。2023年3月熊洪老师带领的内科护理团队参加了2023年泸州市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专业技能课程三等奖。2023年8月罗玉娇、陈娟、林莉三位老师参加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青年教师技能竞赛,获得团体奖第三名。2023年9月卫校开展了2023年度护理学院课堂教学竞赛,经初赛选拔出6位老师参加决赛,最终选派2位教师继续参加西南医科大学校级教学竞赛,其中笪俊老师获得校级竞赛一等奖,杨敏老师获得校级竞赛三等奖。
6.实践基地建设
6.1校内实训基地4个,生均工位数0.5,能够承担实训实习项目的总数及实际实训实习项目开出率100%,保证了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康复等多个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6.2校外实训基地。我校依托西南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五所附属医院,实习基地建设起点高、条件好。卫校现有42个优质实习基地,包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泸州市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简阳市中医医院、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以及省外的赤水市人民医院和永川区中医医院。年提供的实训项目总计104项,参与实训实习的学生比例达100%。
(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学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举措包括:
1.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
制定并实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课程,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培训,确保教师具备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和就业平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深化产教融合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使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设立专门的产业研究机构,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与学科建设的结合。
3.推动职普融通
制定政策鼓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路径。设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非职业教育背景的学生提供机会获得实用技能。推动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的衔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等教育阶段。
4.横向融通与纵向贯通
建立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学生学业过程的平稳衔接。推动不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助。设立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课程,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教育教学改革
1.党建引领
1.1基本情况
院校党委现有党委委员7名,党员159 名,职工党员47名,下设有8个党支部,包括3个教职工党支部和5个学生党支部,其中,高职中专学生党支部指导联系卫校学生党建工作,落实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等工作任务。
1.2抓党建促发展情况
院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努力破解党建工作层层递减和党政两张皮的问题,为卫校事业发展汇聚蓬勃力量。
(1)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党的领导地位。院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二级院系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召开党委会27次,审议审定议题53项;召开党政联席会议22次,审定议题36项;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在院校议事决策、选人用人等方面,做到规范决策、依法决策,坚持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请示报告。
(2)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院校党委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穿于学校主题教育始终,把主题教育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制定学院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开展集中学习5场,重点学习4 种必读学习材料和精读4种选读学习材料;召开“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等主题研讨3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结合“党建引领院校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对标竞进”等5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开展“为毕业生就业想法子、找路子”等20余项实践工作;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举办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参与人数50余人,广大师生通过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3)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5·29”重要讲话、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西南医科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专题宣讲2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人均撰写心得体会6篇以上,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西南医科大学2023 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西南医科大学2023 年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职责任务清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高质量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严格规范发展党员。举办分党校第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209名;全年二级党组织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16次;《创建“党建+护理文化”的党建工作模式探究》获学校特色党建项目;修订《院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6名,发展对象94名,发展党员35名;完成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促进基层党组织分类进步,1名教师主讲的《正“三气”,立“三人”》微党课,在学校首届青年教师微党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5)坚定政治立场,重视践行意识形态(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党委书记带头讲《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维护院校安全稳定》专题党课,举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重要时期意识形态安全(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专题会等,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和知识;加强外籍专家正面宣传引导,严格落实“一会一报” 、“三审三校”制度,建立网络安全巡查制度;在教育导报、四川观察等省市级外宣平台发布通讯报道3篇,在院校级平台发布54篇,微信公众号推文49篇,最高单篇阅读量2.8万+。全年无意识形态领域案件发生。
(6)凝心聚力聚智,推动统战群团工作。认真学习贯彻统战有关会议和政策精神,落实统战“七个一”工作。组织院校统战人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西南医科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展“共建同使命,团结奋进共担当”共建活动,发挥支部和群团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万步有约等活动;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参与智慧工会系统建设、两代会提案。
(7)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助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护理人才。
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为核心,开展“提灯至诚,芳芷汇忠”——DNA双螺旋提升式护理育人模式的路径研究,2023年,获批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院系,持续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走深走实。组织拍摄院校形象宣传片、创作《口述校史》专栏,传承和传播院校文化理念;举办“传燕帽圣洁 承提灯精神”——5.12国际护士节活动,开展教师节、端午节、中秋节主题活动等文化育人活动。
2.党建带团建,五育并举
2023年度,学校团委在学校党委、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执行团市委和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工作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兼职教师团干部7人、团支部34个、共青团员689人。
2.1紧抓思想组织建设,内化党团系列精神
持续加强“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组织领导,牢牢把握共青团中央“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指引,严格按照上级团委要求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分别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回信精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等主题理论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锤炼奋斗精神”“开学第一课”等主题团日活动、专题学习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1)扎实理论学习。有效推进全校学生《青年大学习》的监督学习,定时抽查、公布全校学生学习情况,保持每期青年大学习完成率居于前列。
(2)融合媒体全面发展。身兼理论宣传与思想引领两大主要任务,以微博、官Q等新媒体为平台扩大团学影响。对内搭建团学组织部门与广大同学交流的平台,对外时刻关注时事热点及我校学生息息相关的大小事件,及时传递最新资讯。
(3)落实基础工作。顺利完成新团员发展工作,今年新发展团员190名。并严格按照上级组织要求进行定期团员档案清查工作,确保团员档案材料完整,顺利完成2023届毕业生352名团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4)做好推优、表彰工作。努力营造团员青年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争先创优良好氛围,在2022年度团内“五四创先争优”活动中,评选出1个“五四红旗团组织”,26个先进团支部,1名“优秀共青团干部”(教师),34名“优秀共青团干部”(学生),77名“优秀共青团员”,85名“团学干部先锋”。
2.2以志愿服务为舟,扬护理精神作旗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志愿服务特色建设,开展各项志愿活动。在泸州市忠山烈士陵园和纳溪区护国战争博物馆开展的“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精神”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与杜家街社区联合开展“垃圾分类 青年先行”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无烟 为成长护航”第36个世界无烟日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反响热烈。
2.3打造优质品牌活动,落实立德育人任务
(1)举行“传燕帽圣洁 承提灯精神”——庆祝第112个5.12国际护士节活动。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直播方式,观看人数、点击量上万人。活动结束后,省、市主要宣传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2)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 浓浓粽香爱同行”端午节主题活动,邀请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香囊第三代传承人杨丽平为师生代表讲授手工香囊制作;“中秋齐赏月 巧手做花灯”中秋节活动,让学生们做月饼、做花灯,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3)成立书法、舞蹈兴趣班:参与学生人数216人,其中3名学生参加第二十届“未来之星”特长生艺术周活动泸州市级决赛分别获得书法专业高中组别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名。4名学生2023年四川省大学生书法比赛,取得决赛资格。
(4)开展“致敬白衣天使 书写青春韶华”校园文创比赛,包括书法、绘画、征文、摄影、手工多项。开展“最好的时光 在路上”系列活动:迎新晚会、趣味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卫校团委坚持突出重点、重视实效地开展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注重礼仪、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且勇于担责的青年学生。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学改革推进情况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卫校鼓励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改革与
研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及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近两年获批四川省教育厅教改课题2项,重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广大教师积极进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病案教学法”“角色扮演”“学生对练”等教学法的探讨,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狠抓教学管理。执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
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汇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关于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充分发挥由临床实习基地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教学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构建实践实习教学监控体系,即学校—教务科—实践基地—学生一条线。从政策上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申报教改课题。10月我院启动了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教研课题申报和校级教改课题申报。中华医学会课题申报7项,推荐3项,校级教改课题目前申报53项,省级教改课题结题验收2项。
经验案例 医教协同,传承创新,构建网格化实习管理体系 实习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坚持“立足区域、辐射西南”的办学定位,围绕健康服务和学生就业需求,以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四有”人才为目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实习管理全过程。 学校针对实习管理存在的痛点和新挑战,比如实习与管理两张皮,实习与学习相脱节,单一强调技能培训等痛点,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不断深化院医合作,贯彻落实专业知识探究、实践能力培养、人类健康促进三元融合的育人理念,通过院医协调,实现“三级管理”“三段递进”“网格化”的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和安全,学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制定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基地选派方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相关事宜的规定》《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实习片区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 (二)完善三级管理体系 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实习管理体系,分管教学校长下设实习管理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后勤办、实习医院等部门协同推进实习管理工作,下设片区网格员具体贯彻落实,实行专人专岗专责管理,并将工作落实到具体指导教师的实习管理运行机制。 图1 三级管理体系 (三)构建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1.在校期间将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基础实训与综合实训、课程实训与岗前专项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实验实践实习教学的逻辑闭环(图2)。 图2 校内校外实训实验实习教学闭环 2.构建实习前动员、岗前培训、跟岗实习三段递进(图3)。将此三阶段纳入人才培养课程管理体系。实习前动员,了解实习作为护生实习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动员大会、优秀实习生报告等形式,增强学生职业、安全意识、专业思想教育等。做到保障实习前有培训,实习中有管理,实习后有考核。 图3 三段递进式管理体系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立体化智能化实习管理体系。按照“计划—实施—评价—反馈—整改”的质量闭环管理模型监督实习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跟踪监控实习进展情况。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开展在线学习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 (四)校医协同,传承创新 学校和医院过程共管、结果共评、协同育人。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文件,邀请医院同行、医院管理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共同编写实习指导书,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实习质量监控。并定期召开校医联席会议,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协同育人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实习质量不断提升。定期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保证实习教学同质化。 成果成效: 1.“三级管理”“三段递进”“网格化”的管理体系,受到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以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提高了实习质量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构建院医协同育人的实习管理模式,与各个实习基地医院的联系更为密切,提升了对实习生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同时对基地医院的教学管理、带教老师情况、操作安全、实习生素质等方面有更全面的认识。各基地医院也更加重视实习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考核,同时也注重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 3.我校学生在泸州市和四川省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经验总结:建立健全实习运行管理机制是根本,完善规章制度是实习管理的保障,构建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原则,采用片区网格员是创新,院医协同是抓手。只有在这关键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实习质量的提升,培育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
(五)人才培养质量
1. 教师发展
(1)教学大赛。2023年3月熊洪老师带领的内科护理教学团队参加了2023年泸州市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专业技能课程三等奖。2023年8月罗玉娇、陈娟、林莉三位老师参加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青年教师技能竞赛,获得团体奖第三名。2023年9月卫校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课堂教学竞赛,经初赛选拔出6位老师参加决赛,最终选派决赛一等奖的2位教师继续参加西南医科大学校级教学竞赛,其中笪俊老师获得校级竞赛一等奖,杨敏老师获得校级竞赛三等奖。陈琪老师最终获得2023年度西南医科大学“金教鞭奖”。
(2)教学研究情况。对标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继续做好省级、校级课程建设,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2023年4月护理学基础和护理研究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2023年5月推荐妇产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2门课程以及《临终情景照护》虚拟仿真项目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打造,准备材料,力争申报成功。陈燕华校长《数智技术赋能公众传染病健康素质提升研究》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入库。2023年,教师获“军训优秀政工干部”2人、“优秀团干部”1人、“优秀兼职班主任”4人、“金教鞭奖”1人、教学名师1人以及优秀教师2人。
优秀教师案例涂素华老师,女,本科,主任护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督导专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妇产科护理》课程负责人,从事本科和中职妇产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40年。《妇产科护理》是省级中职精品课程。《肩难产紧急救治虚拟仿真实验》获四川省教育厅一流虚拟仿真项目。2022年参加泸州市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大赛医药卫生专业大类课程比赛获得三等奖。个人先后获得泸州市首届“最美护士”、西南医科大学优秀教师、附属医院首届“十佳护士”,中华护理学会产科专委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护理学会妇产科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护理学会理事、妇产科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等。获泸州医学院高新技术一等奖一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主编、副主编及参与教材编写15部,发表论文40多篇。
|
2.学生发展
(1)在校发展
2023年度,卫校文化课考试人数5854人,合格人数5503人,合格率94%;2023年度专业技能(基础护理)考试人数1945人,合格人数1906人,合格率98%; 2022年度体质测评人数6588人,合格人数6456人,合格率98%;2023年度毕业生3640人,取得毕业证3543人,毕业率97.3%。学生荣获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医路顺风”甘孜阿坝地区医护共享平台建设者》中职组三等奖、四川省职业学校急救技能竞赛中职组三等奖等。参与泸州市文明城市创建获得泸州市文明办致信表扬,参加保护母亲河-长江志愿者行动得到人民网、四川教育在线、泸州日报等主流媒体转载报道点赞,为卫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人才支撑和社会美誉。
优秀学生成长案例李孙荣,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2022级康复1.3合班中职在校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内甲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班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习上,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经常名列前茅,年级排名第一,并在暑假期间到医院见习,学习技能为今后下临床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生活上,能协助老师,团结同学热心为班集体服务,正如她所说个人的进步是渺小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 思想上,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 李孙荣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中职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明白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
(2)毕业生去向
卫校站在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的角度,把就业工作放在整体大局中考量,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好稳就业工作,卫校通过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就业指导,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准备工作,如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岗前培训讲座,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教会学生如何写就业自荐书,如何应聘工作岗位。通过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增强学生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直接就业的学生工作单位主要是省内基层医疗单位,平均就业率约92.06%,专业对口就业率平均98.63%;初次就业月平均收入约为2825元。
2023 届 3640 名毕业生中,升学总数 2871 人,直接就业人数 480 人,其中灵活就业 371 人,自主创业 36 人,签订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就业 73 人;签订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中的对口就业人数为 72 人,对口就业率为 98.63%,其中护理类对口就业39 人,药学类对口就业 23 人,医学技术类对口就业 10 人。
优秀毕业生成长案例贾如悦 ,18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2020级护理19班中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4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贾如悦在校期间进入学校志愿部,从事志愿者活动,参与到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中来。在实习期间,临床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面对病人始终保持耐心,全心投入,用真挚的心去关心关爱病人,得到病人及临床老师的一致好评。用她自己的话说:在临床上我看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更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有了一点担当也明白南丁格尔说的:“能够成为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也意识到了,我的医学旅途绝不止步于此,我将向更远的路探寻。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报。无论何时保持热爱,奔赴你想要的路途。
|
(3)资助情况
2023年,学校全部中职学生免学费。获国家助学金6492000元,受助人数8639人;国家奖学金84000元,受助人次:14人次;凉山州州外就读学生生活补助金9000元,受助人次:6人次;建档立卡学生在校生活补贴金14520元,受助人次:66人次;冬季送温暖困难学生生活补助85200元,受助人次:346人;校内奖学金678200元,受助人次:6650人次。
(4)满意度调查
毕业生满意度94%,教职工满意度97.3%,用人单位满意度92%,家长满意度91%。
二、服务贡献
1. 服务国家战略。我校自2018年开始,每年派遣专家赴乡城县开展护理考试人员考前培训。乡城县医疗卫生人员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升,2018年为10%,2019年为35%,2020年达到了50%。2023年3月21日至3月29日,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组建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专家组团队7人,前往乡城县开展为期9天的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本期培训班有来自12个医疗机构的35名学员参加。经过近几年持续的护考培训工作,乡城县的护士持证率已达到80%,大大降低了该县的无证执业现象,护理人员的医学理论和操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 服务经济社会。我校在校生本地实习1182人,2023届毕业生本地就业255人。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使其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必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2023年,我校承担了四川省泸州市2023年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人数100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技能培训,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教授乡村医生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加强乡村医生对公共卫生政策的理解,提高其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培训:强化乡村医生的医学伦理观念,使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患者权益;医学基础知识培训:巩固乡村医生的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其理论素养;实践操作培训,通过模拟病例、实战演练等形式,培养乡村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次培训提升了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三、文化传承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以文化育人为引领,以“三全育人”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专业文化为底蕴,以多元文化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为滋养,打造文化品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医疗人才。
1.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红色文化”引领院校育人工作,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生活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5·29”重要讲话、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西南医科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召开“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主题研讨,收看“传承红色基因·争当青年先锋”红色典型进高校宣传活动直播,使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砥砺初心使命。
组织师生走访革命纪念馆,学习党的历史、前往泸州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参观护国战争博物馆,了解护国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历史和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激发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专业文化为底蕴,打造特色品牌
卫校以“弘德精术 至诚致仁”为院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组织拍摄院校形象宣传片、创作《口述校史》专栏,传承和传播院校文化理念;举办“传燕帽圣洁 承提灯精神”——5.12国际护士节活动,特别推出了榜样的力量栏目,通过现场故事讲述、网络专题宣传等形式宣传推广典型事迹,为广大护理师生树立榜样。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发挥护理专业特色优势,开展各项志愿活动,在经纬诺幼儿园举办“雷锋代代传,青春志愿行”的主题志愿活动、双加镇社区和双加镇中心小学开展“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青春梦北之队,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建立健康宣讲团,深入四川省茂县蚕丛村开展了“医疗知识健康下乡”“老人关爱服务”“了解当地文化知识”以及“非遗文化学习与技术推广”;与基础医学院组建的追寻“红医”印记,笃行“红医”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宣传红医知识,免费身体检查”。
3.以传统文化为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学校把握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院校师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端午节,邀请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香囊第三代传承人杨丽平,为师生代表讲授手工香囊制作的技艺和寓意,让师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中秋节,组织师生一起制作月饼和花灯,共赏明月,共话故事,共享团圆,让师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情感。
四、国际合作
2023年,院校组织筹办 2023 年国际护理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爱尔兰以及我国香港和大陆地区的 20 余名知名专家学者,近300名师生代表参与线下论坛,超过 3 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直播收看。举办2023年秋期国际护理学术活动节。邀请英国赫尔大学、斯洛文尼亚Maribor大学等知名外籍护理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加强与斯洛文尼亚 Maribor 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斯洛文尼亚Maribor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就师生交换项目。
学校下一步计划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与沿线国家的卫生医学院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当地医疗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包括学生的交换项目、合作研究项目、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引进国际化的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提高课程的国际水平。
五、产教融合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护理研究室携手多家医院及医药器械公司,共同开展研发活动,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其中,与上海梦之路、深圳国泰安等企业携手共建虚拟现实(VR)教学资源和实验室。在探索创新之路的过程中,学校成功构建了医教协同、传承创新、网格化的实习管理体系。《肩难产紧急救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四川省教育厅一流虚拟仿真项目。为使教材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与医院共同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融入临床一线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此外,学校还与医院、宝光药房、杏林药房等紧密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助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每年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加强与教学基地的联系,推进教学基地同质化建设。
下一步,卫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一是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更好地了解临床需求。二是将与医药器械公司携手,共同研发新型医疗产品,以满足临床需求。三是将深化与上海梦之路、深圳国泰安等公司的合作,共同打造虚拟现实(VR)教学资源和实验室。通过引入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逼真的实践场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虚拟实验室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模拟实际操作,降低实验风险,提高实验效果。
六、发展保障
(一)国家政策落实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5号)等重要政策内容。这些内容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目标,强调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学校以此为导向,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下一步将精心组织各类职业教育活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和特色,着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品质,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激发学生热爱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同时,学校在2022年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形象,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卫校忠山校区,纳溪校区图书室阅览建设。同时,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提高教师持证率,着力培育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二)地方政策落实
学校积极参与学习《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征求意见稿)、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重要政策,完成两次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调度工作,学校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等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2023年,学校获四川省教育补助资金800万,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差异化生均拨款。
(三)学校治理
1.加强党建引领,护航立德树人
院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和议事机制。秉承“弘德精术 至诚致仁”校训,启动中职课程思政,探索“1+4”思政队伍建设,培育思政精品和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推进卫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塑造厚德精术仁心的医疗卫生人才。2022年,获批西南医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院系;2023年,获评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构建坚实安全防线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在安全管理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手段,紧密联系各部门、各校区,发动师生,认真落实院校党政的安全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维护校园稳定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展消防检查共 7 场,整改安全隐患 30 处。组织演练共 6 场,参训师生 6892 人/次;专题教育 82 学时,参培师生 6700 余人/次;义务消防队演练两次,受训教职工 45 人/次。年度送培消防专业学习 2 人,1 人获中级职业证书;三人获附院消防知识竞赛获院团体第三名。年度组织开展各类法制、安全教育 79 学时,7200人/次参培:反诈骗宣传 46 学时,在校师生全覆盖;交通安全活动 3 场,参与师生 300 余人/次;组织 “对校园欺凌说不”专题活动,28 学时,2630 人/次参培;联系派出所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和预防网络赌博专场两场。年度共处置学生违纪 155 人/次,“三禁两不”专项检查共 7 次。顺利完成新生 2621 人的进校结核筛查工作、校体检工作;联系卫生疾控单位,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防治讲座两次,参训学生代表 450 余人;组织口腔健康专题讲座 1 场,参训学生代表 220 余人。
(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总体规划层面,充分发挥质量保证委员会的作用,由校领导负责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顶层设计。在专业规划层面,卫校强调专业诊改,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及专业建设适应卫生产业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建设与规划方面,卫校将教学质量诊改贯彻到教学一线,以学生为基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监控。在师资建设规划方面,卫校积极引进西南医科大学以及西南医科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并加强他们在教学教育的培训,从人才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卫校严格落实质量报告发布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卫校定期向社会发布《卫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建立完善学校教育质量预警机制。
七、面临挑战
(一)卫校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1.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试点的通知》,四川省成功入围,学校正在积极争取,有望获得差异化生均拨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社会需求。一是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意识提升,社会对医疗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是新兴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社会对卫校培养具备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增。卫校有机会为社会培养更多应对突发疫情和传染病的专业人才。三是多元化卫生服务需求,社会对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专业需求也逐渐增多,为我校提供了多样化培养方向的机会。
(二)主要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我校没有生均拨款,导致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以及模拟临床环境等先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面临经费不足,可能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缺乏经费还可能制约优秀教师招聘、课程更新以及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开展。
2.就业竞争压力大。随着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卫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
(三)措施
1.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争取差异化生均拨款,以提高卫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寻求校外合作,引入行业资金和资源,提升实践培训条件。
2.拓宽升学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竞争力。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增加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提供就业指导和升学指导,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高求职技能、拓宽升学渠道,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